听从己心,无问西东 ——南科大机械系邓辉助理教授专访
发布时间:2020-11-02
人物简介:
邓辉博士,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助理教授,2016年2月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精密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加入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加工技术组,担任研究科学家(Research Scientist),展开等离子辅助加工,电化学机械抛光等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工业应用。于2017年7月,入职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并组建等离子体先进制造实验室(Advanced Plasma Manufacturing Lab: APML)。主持日本以及新加坡科研项目多项,在制造领域顶级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以及CIRP Annals-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上发表论文多篇。共三次在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年会(CIRP General Assembly)上作口头报告(2013,2014,2015)。
——开拓创新,南科大的标签
初见邓老师,便感受到了与传统印象里科研人员寡言严肃形象截然不同的热情。刚落座,老师便关切地询问起我们的校园生活,并对具有南科大特色的教学制度赞不绝口。“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这种‘2+2’或‘1+3’的本科培养模式,一来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确保学生选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二来也拓展了知识面,夯实了根基,为今后从事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工作做了铺垫”、“南科大在教学上非常注重动手实践,学生有很多机会加入到老师们的项目之中。特别是现在学生可以在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一些企业的课题,这对学生们能力的提升将是非常之大”、“南科大的资源非常非常丰富,这是国内很多高校所无法提供的,你们要努力利用好学校创造的良好条件”,邓老师于是说。
在南科大开拓创新的大环境下,机械系虽只有两岁,但思维大胆、敢闯敢试。目前,机械系已开创了能源工程、创新设计与先进制造、机器人与自动化等三大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科研蒸蒸日上。邓老师特别提到,“我们机械系体量是比较小的,但是我们做的研究都是比较前沿的,我们对于一些新鲜事物也比较乐于接受。”“对于本科生,我们的培养偏重于知识体系和专业视野,除了非常全面的课程体系外,我们有很多跟工业界接触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工业界的真实需求。同时我们也有很多进入国内外大学进行暑期实践的机会,让大家了解同龄人在做什么。对于研究生,我们更关注的是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生会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种培训课程,也有很多机会参加国内外的专业会议,跟同龄人交流,向大佬们取经”。
——学科交叉,机械工程的发展趋势
从传统的视角来看,机械往往与嘈杂的车间、喷溅的油渍、笨重的机器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使得很多人对其“敬而远之”。但邓老师的实验室却干净整洁而又宽敞明亮。“现在人们对机械行业的认识大多源自传统的旧机械,新机械则并非如此”,邓老师笑着给我解释道,“当下,机械学科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全新的阶段,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机械必将与电子、生物、材料等学科交叉融合,进而形成我们所说的新机械”。目前,邓老师课题组已经展开了诸如第三代半导体晶圆制造、用于生物医疗的微等离子体芯片制造等学科交叉研究项目。“未来,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一定不是独立的,因而拥有广泛拓展知识面,保持不断学习的激情,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邓老师也鼓励我们在本科期间尽可能多地涉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抛光极限,原子尺度超精密加工技术
自攻读博士学位以来,邓老师一直在从事有关半导体材料超精密抛光的研究工作。在很多人看来,当“抛光”遇上“超精密”,脑海里必定会浮现“高”、“大”、“上”三个大字。但在邓老师眼里,与其说超精密抛光“高端大气上档次”,不如说其为一种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技术手段。毋庸置疑,半导体材料的超精密抛光技术对于我国芯片制造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的机械抛光通过细小抛光颗粒的微切削作用使被加工表面得以变平变亮,但却无可避免地在工件表面留下了加工损伤。即使是新兴的化学辅助机械抛光工艺,也难以获得完全没有损失的完美表面。邓老师发明了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对材料进行原子尺度操控的新型抛光技术,“这一抛光技术不存在任何机械作用,我们让材料表面原本杂乱无章的原子按照完美的结晶构造来进行重新排列,最终获得原子规则排列的完美表面”。“不再以破坏材料的形式来实现抛光加工,而是赋予材料以更高的能量,再让其按照自身最完美的状态进行重新组合,这是我所理解的抛光加工的极限,也是我们这个团队正在努力的方向”,邓老师对他提出的这一技术充满了自信。
——心之所向,苦闷孤独再多又何如
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后,邓老师即选择远赴日本开始了长达六年的留学生活。谈到科研中的枯燥与困苦,邓老师笑道自己刚去日本时什么都不懂,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科研训练,但用了一年时间几乎把研究要用到的仪器设备全部掌握了。“我热爱它,便不觉得它枯燥;而我越是专注、深入地去研究,就越能发现它的魅力所在,于是更加为它吸引。特别是当我解决某个问题时,那种极大的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科研工作是一场在黑暗中寻路前行的探索。邓老师也坦言道,“最大的困难还是自身孤独的情绪。虽然研究越来越深入,你会发现可以交流的人越来越少,可以参考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你会觉得孤独”。“另一方面就是苦闷。我越来越发现做研究其实就是给自己填补知识空白的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或者跨学科交叉,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个过程会让自己多少感觉到一些苦闷”。摸黑前行不是一件易事,路上少不了孤独与郁闷,但怀揣着热爱的心,秉执着兴趣的火,邓老师一直在阔步先前。
——殷殷期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和邓老师短暂的交流之中,时刻都能感到得到一名师者对其学生的殷殷期待。采访临近尾声,我们也请邓老师为南科大的学子们提供了一些学习生活上的建议。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多与老师沟通,尽早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尽可能多地扩展自身知识面,夯实基本功;多多参加暑期实践,去到国内外高校或企业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有出国打算的同学应早早开始在语言方面做准备。对于高年级学生:结合自身性格特点在科研与就业中做出抉择。研究者的工作是创造,研究者完成的是从“0”到“1”的工作;而企业家的工作是完善,完成从“1”到“99”的工作。
“希望你们要敢于尝试,不要怕犯错,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也希望你们要敢于担当,不要觉得自己渺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简短有力的话语是眼前这位年轻的助理教授对南科大及莘莘学子的最佳期待与肯定。
——写在最后的话
采访的最后,我们幸运地邀请到了邓老师课题组的研究生张永杰学长。谈到因何选择了南科大,学长毫不掩饰地说是因为当年参加南科大暑期夏令营时邓老师给他打的一通电话。因这通电话,学长开始真正了解南科大这所快速发展的新型大学,同邓老师的交流也使其对这位真诚热情而又满腹学识的年轻教授充满了敬意。如今,张永杰学长已在南科大度过了三个多月的时光,眼界的提升、良好的氛围、饱满的热血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邓辉老师、张永杰学长与采访人员合影
文字:赵娅萱 张永杰
摄影:刘翰洋
采访:赵娅萱 王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