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筑科学之基 善修无用之用 —— 专访南方科技大学机械系张璧教授
发布时间:2020-03-15
张璧教授曾在国内外多所高校任职。1992年任美国康州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由于成绩突出,于1997年被该校破格提拔为副教授,后被晋升为教授,为康州大学机械工程系有史以来第一位华人教授。2001年至2009年为湖南大学教育部特聘教授。2009年至2013年担任康州大学工程与管理学科主任与机械工程本科教学主任,2014年至2017年担任“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精密与特种加工团队负责人、现为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讲座教授。
——学习,从来就不只为GPA
张璧教授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在就座以后幽默风趣地谈起了《红楼梦》,机械专家工于《红楼梦》,这不禁让我们联想起了南科大的一个热门话题:大学生如何在专业领域之外选课?教授先是很惊讶,在我们重复了一遍后,他爽朗地笑了:“选课?这从来就没有什么固定标准啊!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嘛。”“让自己的生活不要太枯燥”。甚至他与我们兴致勃勃地谈起他当年游泳横跨海峡的壮举,说到起兴时还哈哈大笑。
从来就不是为学习而学习,更不该是为GPA学习,人生路漫漫,除了一直向前走,踩着节拍,踏着舞步向前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学习,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有更多种多样的舞姿。机械工程教授的生活远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机械、无趣。
——机械无新旧,事总在人为
当然教授最精彩的,还是他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现在人们总觉得精密机械制造这些是“新”机械,而以前的大机械制造是“旧机械”。“新机械这个词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教授笑着说,“南科大机械学科有多个领域:制造、设计、力学分析与计算、控制等等。”如果再宏观一点,“机械的基础是物理、力学和数学,力学大致分为固体和流体力学”。
那么教授是如何在这繁杂的领域里面确定自己的专业的?“机械制造最前沿的方向定下来以后,你所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你迅速进入角色。”基础知识很重要,教授强调说。“比如以后你需要改变方向,只要基础在那里,你就可以切换到其它方向。”很有趣的是教授是农业机械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后来却成为精密制造的学者,我们都挺惊讶的,但是教授还是坚持他的观点:“哎,农业机械制造和精密机械制造大同小异,它们的基础部分都是一样的,都是以力学为基础的学科。”
打好基础相信是大家从小听到大的“老生常谈”,做到这点也不容易,在张璧老师心里对打基础有着他自己的理解:“困难嘛倒是有,但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没什么难的。”“只要基础打得牢,融会贯通,进入专业课以后就是很轻松的事,就是个累积。”
好高骛远,终将凤落夕阳;畏缩不前,自将碌碌无为。想做“高、新”的学科而厌恶“老旧”“过时”的学科?二者其实本质并无差别,该流的汗一滴都不能少,该吃的苦一点也不能缺,唯有踏着结实的台阶走上知识的殿堂,才能在里面自由翱翔。
——怎能囿于思想的牢笼,而放弃一片知识的海洋
张璧教授在国内外都可谓是“久经沙场”,国内从“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团队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最近来到我们南科大,教授的经历本来就是能阅读的一本书。而这本书的结局值得深究——为什么不留在北方? “主要是北方有一个思维僵化的大环境,”教授神色渐渐暗淡,语气略有沉重。“在这个环境影响下,许多人的思维比较僵化,读大学就是想去国企,想当官”。在和我们交谈的时候,教授的语气里也透露着对南科大的期待。
莫要以五十步笑百步,扣心自问,如果让你为一个课题坐十年冷板凳,没有晋升,没有光辉,你愿意吗?如果要为科研付出你的青春,还很可能没有成果,你愿意吗?古往今来,无数大师都捍卫着自己思想的蓝天,从只能装饰的荧光蛋白到诺贝尔奖,从毫无用处的细胞自噬到诺贝尔奖,倘若他们将自己思想带上镣铐,怎能在海洋中发现宝藏?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众所周知,南方科技大学采用的是终身教授制度。作为终身教授的张璧老师对此深有感受:“考核一位老师能不能成为终身教授,给他几年时间,看他的科研经费如何,看他的科研成果如何。”“当然这些很重要,但很多时候,正因为如此,这个人怎么样,就显得不太重要了。”教授在美国康州大学任教期间就碰到一件事情:国内有个名校教授投稿到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期刊的一篇学术论文,竟然和康州大学教授发表过的一篇文章完全一样(通篇抄袭,作者姓名与单位除外)。对此,教授有着很直接的看法:“什么时候有人因为学术不端而羞愧得无地自容,科研之德的建立就会大有希望”。在教授看来,上个世纪60年代朝鲜金日成医科大学的金凤汉教授在发现人体经络问题上造假而跳楼自杀的事件,虽为人所不齿,也有他不一样的闪光点。教授对南科大有着朴素愿望:举贤任能,德字当先。
——有用之用是为小用,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将门虎子,名师高徒,那张教授对他的学生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见多识广。“很多时候,名校或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去企业也好搞科研也罢,到头来你会发现大家的书本知识都差不多,差的是什么呢?是见识。”张教授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大型展会,以及各类先进仪器设备操作培训班,去了解、接触最先进、最前沿的东西。“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把它用上了,虽然现在不一定就能派上用场,但以后在某年某月,遇到难题的时候别人都不知道怎么办,唯有你可以一拍脑袋,我有解决的方案啊!”岂不美哉?然而这无用之用的发掘需要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搞研究,要沉得住气。”。有用之小用的时效性令无数人趋之若鹜,他们有的因为惜时如命,有的因为鼠目寸光,但无论如何,正如古人所云,磨刀不误砍柴工。
——南科大,这里是新星升起的地方!
在我们采访的最后,我们邀请老师为我们的采访浓缩提炼一句话,虽然我们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心理准备,但这位活力满满的教授还是语出惊人:“中国今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定先从南科大走出来!”
张璧教授对南科大的学生满怀信心和期待。我科学之子定当“立鸿鹄之志,炼坚毅之躯,鼎科学之力,采科技之光,耀华夏大地”!
(张璧教授与采访人员合影)
文字:祁是辰
摄影:罗方明
记者:祁是辰,刘安华
审稿:罗方明,叶泰康
供稿:南方科技大学校学生会学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