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设置>
教育教学

        机械工程专业于2017年获批,该专业包括创新设计与先进制造、机器人与自动化、新能源工程三大研究方向,截止2022年12月,本专业共有在校生46人,毕业生150人。

        机器人工程专业于2019年获批,该专业涵盖了工业机器人、软体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可重构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微型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自主系统等新兴前沿研究方向,截止2022年12月,本专业共有在校生171人,毕业生112人。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22年2月获批。本专业聚焦于可再生能源的获取、存储、转换和利用,培养具有能源工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光电及光化学转化原理、新能源热利用与热发电原理及系统、储能科学与技术等方向的新能源科学领域专业知识,能在国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截止2022年12月,本专业共有在校生4人。


一)机械工程

1.专业介绍

本专业面向机械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以建设国际一流的教育培养和研究基地为目的,设有创新设计及先进制造、机器人及自动化、新能源工程三个学科方向,拥有智能制造、成形制造及3D打印、精密加工技术、机器人及自动化、能源工程五个研究方向,建立先进制造实践平台,创新设计实践平台,自动控制、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三大教学实践平台,着重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交叉学科背景、优秀人文素养,能深入研究工程科学问题的学术型人才、能够领导解决工程重大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于2017年获批,截止2022,本专业共有在校生46人,毕业生150人。本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培养目标

实行通识教育以加强数理基础,结合创新、实践课程以及机械工程基本能力训练,培养具有宽厚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拥有杰出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优秀创新能力;具备人文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及国际化视野的领军人才。


3.培养要求

  1. 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力学、材料、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等;
  2. 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理论、技术和产业以及科学研究方法与工程设计制造方法,了解相关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
  3. 能够运用创新性思维独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4.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5. 具有在多学科团队中有效沟通和领导能力;
  6. 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追求卓越的精神与服务人类的使命感;
  7.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伦理;
  8. 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4.课程体系

本科生教学1.jpg


(二)机器人工程


1.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以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的跨学科专业。以培养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卓越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善于综合运用机器人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能解决未来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挑战的引领人才为目标。在研究方向上涵盖了工业机器人、软体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微型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自主系统等新兴前沿科技领域,服务未来的前沿技术和基础产业需求,力争在短时间内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深圳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及制造业全面升级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
本专业于2019年获批,截止2022,本专业共有在校生171人,毕业生112人。

2.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战略需求和机器人工程发展的未来,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卓越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善于综合运用机器人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能解决未来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挑战的引领人才。


3.培养要求

  1.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数学、物理、机械、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等),以及机器人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
  2. 掌握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科学研究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
  3. 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追求卓越的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及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4. 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独立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本专业的学习中,发掘社会对机器人的现实需求,以及在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中,解决这些需求;
  5. 具有国际化视野,接轨国际化机器人方向的专业及产业发展的能力。

4.课程体系

机器人工程.jpg

(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1、专业定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涉及到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和生物质能的获取、存储、转换和利用,主要面向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动力学科新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能源工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光电及光化学转化原理、新能源热利用与热发电原理及系统、储能科学与技术等方向的新能源科学领域专业知识,能在国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可再生能源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者既需要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掌握新能源专业相关的各类专门技术,能够胜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科学技术教育与教学等工作。毕业生能在能源动力、化工、冶金、电子、汽车、机械等部门从事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碳中和等相关方向的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一流的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
1)     专业能力: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领域,具有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的技术能力。
2)     工程理念:具有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从工程原理出发,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工程和非工程问题,并运用专业分析的思维方式,综合所得信息,做出合理判断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3)     态度:积极主动,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诚实正直,负有责任感,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沉着应对;具有国际一流的视野,为所在岗位做出积极贡献。
4)     领导力:善于沟通,在团队协作中逐步培养领导能力,知人善任,领导团队实现目标。
 
3、培养规格
(1)学制及毕业学分要求
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但不得低于3年或超过6年。
最低学分要求:约160学分。
(2)培养要求:
1)     工程知识: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热力学、传热学、新能源获取与存储、能源转换与利用、能源管理等方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新能源获取、存储、利用和管理全环节的基本原理和专业技能;能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工程知识,来识别、制定和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2)     实验与数据分析:能够设计并完成新能源相关实验,分析、解释数据,并基于工程知识的专业判断,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3)     设计解决方案:能够应用工程设计理念设计出满足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能源、环境和经济等若干因素;
4)     沟通: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能够与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5)     职业道德与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循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专业职责;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能够综合所得信息,做出合理有效的判断;
6)     团队合作: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展现领导力、创建协作包容的工作环境、设立目标、制定计划并实现目标
7)     自主学习: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追求卓越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自制、自学能力,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终生学习能力。
 
4、课程体系

(四)联系我们  
     

QQ群.png微信群.jpg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QQ交流群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微信公众号